一 病史
(一)家族史
血糖过高性糖尿多见于糖尿病(1型及2型),与遗传因素有关 多有阳性家族史如糖尿病用胖 高血压病等
血糖过高性糖尿多见于糖尿病(1型及2型),与遗传因素有关 多有阳性家族史如糖尿病用胖 高血压病等
(二)饮食及生活习惯
典型的糖尿病者有三多症群即烦渴, 多饮多尿多食。 轻症者三多症群不明显或无症状, 但平时食量较大或有吃甜食, 夜宵等习惯致体重超重或肥胖, 少活动等。 不少患者首先发现并发症如易患疮疖痈肿,尿路感染,外阴瘙痒,胆囊炎, 结核病, 白内障等而发现糖尿病, 肾性糖尿时因肾小管功能受损使尿浓缩功能低下排出大量低渗尿液致多尿,多饮等病史。
(三)询问既往病史及用药史
有无肝病史,胃肠病史(急慢性胰腺炎)及胃肠手术史(胃大部切除史 胰腺切除史) 肾病史, 内分泌疾病史(继发性糖尿病史)还应询问用药史, 如利尿降压药史(噻嗪类利尿剂 呋塞米 依他尼酸 可乐定等) 苯妥英钠, 普荼洛尔, 糖皮质激素, 环磷酸胺等。
(四)个人史, 月经史, 分娩史等许多内分泌病所致高血糖及糖尿时常伴月经紊乱, 分娩巨大胎儿妇女等常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二 体格检查
详细查体是糖尿病因诊断中除病史以外又一重要线索, 体态肥胖, 脂肪分布均匀或以上半身肥胖为主, 多见于糖尿病2型。 许多继发性高血糖和糖尿都有特殊体态, 如肢端肥大症或巨人症 皮质醇增多症(库欣综合征),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胰高糖素瘤, 嗜铬细胞瘤, 严重肝脏病等。
三 实验室检查
(一)尿糖定性和定量
1.尿糖定性试验:一般用铜还原法(Bene-dict)和葡萄糖氧化酶试纸法。 前者特异性较差 尿中有戊糖, 乳糖, 半乳糖, 果糖等均可呈阳性。 尿中含有某些物质如维生素C 水杨酸盐等也可呈阳性;后者特异性较高。
2.尿糖定量:以了解患者24h尿液中排出糖的总量, 借以判断患者代谢情况的改善或恶化。一般情况尿糖排出量与血糖水平平行,但当患者肾小球病变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而肾小管功能正常时,可出现血糖很高但尿糖量不增加现象。尿糖定量可用邻甲苯胺法或铜还原法,血糖测定的方法也适用尿糖定量。
(二)血糖测定(血浆真精法)
正常人空腹血糖浓度为3.9-6.1mmol/L(70-110mg/dl)糖尿病时空腹血糖 ≥7.8 mmol/L(140m g/dl)餐后 2 h血糖≥11.1mmol/L(200mg/dl)
(三)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适用于糖尿阳性
~空腹血糖>5.9-<7.8mmol/L(>106~<140mg/dl) ,临床疑有糖尿病者
~若空腹血糖≥7.8 mmol/L糖尿病诊断已能确定。 此时再服用大量葡萄糖可增加胰岛负担, 应免试.临床最常用的是口服75 g葡萄糖(或每公斤体重1.75 g)法。试前休息30min 受试者空腹 10-12 h 抽空腹血后将溶于250-350 ml水中的75 g葡萄糖液于5 min内饮完,然后于30,60, 120, 18 min分别采血测血糖(必要时可延长至4-5h人同时每次收集尿液测尿糖(定性)
~正常人服糖后几乎全部被肠道吸收,高峰在服糖后30一60min 峰值<9.4-10 mmol/L(170-180mg/dl) 2 h恢复正常或7.2mmol/L(130mg/dl)以下 3h降至空腹水平以下
尿糖阴性
年龄超过50岁后糖耐量有生理性降低,于lh峰值每增长10岁血糖增加 0.56 mmol/L(10mg/dl) 低糖饮食或饥饿状态可使糖耐量减低,于试验前3d应调整饮食,使每日糖类不少于 250 g才能获得可靠结果。
(四)皮质素葡萄糖耐量试验
对于OGTT尚未能确诊的可疑病例可采用此法:
于试验前8h及2h口服醋酸可的松50 mg 或者于试验前2 h服泼尼松 10mg后按OGTT法进行判定结果同OGTT。
(五)其他检验
l.血 尿内分泌激素测定:AC TT, TSH, GH 。皮质醇 ,T3 ,T4,儿茶酚胺, 胰高血糖素等对内分泌病性高血糖及糖尿的诊断有助。
2.肾功能测定, 血尿渗透压测定, 血尿pH值测定, 尿相对密度, 血气分析等, 对肾性糖尿的诊断有助.
3.肝功能测定:对肝源性高血糖及糖尿诊断有意义, 肝功能不全时果糖, 半乳糖利用失常, 血液中浓度过高可出现果糖尿或半乳糖尿.
4.血液电解质分析对糖尿的病因诊断有益.
四 器械检查
对于胰腺炎, 胰腺癌, 嗜铬细胞瘤, 肢端肥大症或巨人症, 库欣综合征等引起高血糖及糖尿的疾病 常需借助于B型超声 X线(CT MRI等器械检查)
By 39 健康网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